一、台风过境台湾: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创
超强台风 “桦加沙” 给台湾带来的伤害远超预期。截至 9 月 24 日清晨,这场台风已造成 14 人死亡、18 人受伤,还有多人失联,上百人被困等待救援。受灾最严重的就是花莲县了。在23日下午,马太鞍溪堰塞湖突然溢堤,洪水瞬间冲断了马太鞍溪桥,光复乡整片区域被淹,积水最深的地方能没过成年人的腰部。
为了避险,台湾累计撤离了 7904 人,仅花莲县就有 5349 人转移,主要集中在光复乡、凤林镇这些危险区域,1800 多户居民被强制疏散。除了人员伤亡,基础设施也遭重创:全台有 14017 户遭遇停电,花莲县就占了近两千户,部分地区因为管道冲毁,短期内难以恢复供水。
更让人揪心的是,台风过后的强降雨还在持续,花莲、台东等地仍有大暴雨风险,积淹水的 46 处区域退水缓慢,随时可能引发新的滑坡和积水灾害。
图片来源网络
展开剩余68%二、“风王” 的诞生:从洋面漩涡到超强台风
“桦加沙” 能成为今年西北太平洋的 “风王”,可不是偶然的,它的生成和成长堪称 “天时地利” 的叠加。
它的 “出生地” 在菲律宾以东的暖洋面,9 月 18 日夜间从这里的一个小漩涡开始发育。这片海域的海水温度超过 29℃,而且暖水层特别厚,海水蒸发成水汽上升,凝结时释放的热量,源源不断地给台风 “喂饭”,让它快速长大。
光有能量还不够,水汽和稳定的环境同样关键。当时热带辐合带里的西南季风和偏东气流正好在这交汇,带来了巨量水汽,就像给台风 “喝饱了水”,让它的云系越来越庞大。更幸运的是,它移动路线上的垂直风切变特别弱,简单说就是不同高度的风速风向变化小,这让台风的 “暖心结构” 能稳稳维持住。这个暖心结构可是台风的 “核心引擎”,中心温度高,空气不断上升,四周空气往里补,形成的气旋越来越强,短短两天多就完成了 “四级跳”,一路涨到 17 级以上的超强台风,中心附近风速能达到 62 米 / 秒,比高铁跑得还快。
图片来源网络
三、台风天保命指南:这些事儿一定要记牢
面对 “桦加沙” 这样的超强台风,做好防范才能少受伤害,这些实用建议得记好:
信息要盯紧。每天多刷几次气象预警,关注台风的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,千万别信谣言,跟着官方指引做准备。
居家要加固。台风来前赶紧检查阳台,将花盆、晾衣架这些容易被吹飞的东西全挪进屋里,不然很可能变成 “高空凶器”。高楼层、窗户玻璃比较大的,最好用胶布贴个 “米” 字,能减少玻璃被吹破的风险。空调外机、防盗网也要看看牢不牢固,松动了赶紧加固。家里还要备足 “应急包”:矿泉水、方便面这些耐放的食物,手电筒、充电宝,还有常用药品,万一停电停水也能撑几天。
最重要的是别瞎出门!不止是台风生效的时候,还有减弱的时候也尽量不出门。因为这个时候,路上很多设施刚经历完台风的摧残,可能摇摇欲坠。像有的市民就是台风减弱了,觉得没问题就出门了,结果路上的大树突然倒下来,差点砸到他。所以为了安全着想,等官方说“险情接触”才恢复活动。
图片来源网络
发布于:广东省